沉浸式的读书体验,苏舜钦不是第一人,但确实是“汉书可以下酒”的由来。
北宋是文人治世、文气兴盛的年代,仁宗皇帝又是极度爱才、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仁君。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,一直力主革除西昆体、太学体中喜欢铺陈夸张、歌功颂德的弊端,认为诗文需“原于古,致于用”,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反映现实。“诗不传,在上者不复知民志之所向,故政化烦悖,治道亡矣。” 这不仅和白居易的诗论相一致,又影响并推动了后期欧阳修发起的“古文运动”。

欧阳修在《苏学士文集序》中说“子美之齿少于予,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”,便说明了其文风思想的来源。而提倡古文,主张学以致用,则是苏舜钦在“汉书可以下酒”的读书盛宴中感悟感悟而来,欧阳修称其为“文道结合”,张载也以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这横渠四句流传后世。

作为北宋名相苏易简的孙子,苏舜钦更有名士的清高与狂傲。“开风气但不为人师”,是他与欧阳修的不同,爷爷曾是名相、老丈人又是当朝名臣,使得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,自然的,也会被人眼红、遭受非议。富不过三代是古老相传的格言,名人之后无才会被人耻笑,但却往往平安一生(所以东坡作诗,惟愿吾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)。如果才华横溢不知进退,则往往壮志难酬、空留遗恨。
苏舜钦写诗直抒胸臆,如他的诗作《吾闻》——“予生虽儒家,气欲吞逆羯。斯时不见用,感叹肠胃热。昼卧书册中,梦过玉关阙。”应该说,这种英雄情结,与他夜读汉书、饮酒自酣的性情一致,在朝中,也就与在西北有过作战经历的范仲淹、韩琦走得更近。
想来以往读汉书,张良遇到刘邦的情节让他念念不忘,希望生逢明主,尽展抱负,这种英雄情结,使他没有欧阳修在经历少年磨难后形成的坚韧与谨慎。夜读汉书、畅饮家乡好酒“状元泉”的兴奋淋漓,自然是不拘小节,少年得意、娇妻美眷、谈笑有鸿儒的日子,很难想到会有小人拿捏构陷,“出师未捷身先死、常使英雄泪满襟”的遗憾,不仅在于时运不济、世事难测,也往往是对世道人心缺乏全面的了解。

好酒易成名,贪杯则误事。
庆历四年秋,进京获得一个进奏院官职的苏舜钦,将历年积累的无用废纸(因抄写错误而作废的公文)卖了几十贯,便想以此换做酒钱,答谢以往相熟、有过诗文交流的好友。按照惯例,京城各单位都有类似的小金库团建活动,名为“赛神会”的酬神仪式。京城一贯张扬的士风、议政的热情,让苏舜钦一度如鱼得水,似乎施展抱负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。
请谁聚餐畅饮,苏舜钦当然心中有数,但缺乏从政经验的他,却忽略了不请谁、或者拒绝谁会有什么样的风险。年轻且在上升通道中的政坛明星聚会,想来贴桌力求上进的自然不在少数,哪怕是自己也出一个份子钱,也不能在这一波里面没了自己不是。
少年得意的苏舜钦显然忽略了政治是平衡的艺术。一位叫李定的老兄希望“忝陪末座”,却被他以“乐中既无筝琶筚笛,坐上安有国舍虞比”拒绝了。意思是文人一起饮酒作诗,又没有妓乐助兴,不太适合你这样的“恩补”官二代吧。
如此任性使气,打人还偏打脸,怎会不出事?
御史王拱辰为代表的保守派很快就收集到了这次饮宴的举报与罪状。公款吃喝、监守自盗、借酒放狂、蔑视孔孟(王益柔在饮宴中作诗《傲歌》——“醉卧北极遣帝扶,周公孔子驱为奴”),这些看起来可大可小的罪状,再加上了“拉帮结派”、有政治企图和“朋党”之嫌后,上纲上线的成为了革新派(庆历新政)与保守派的一次正面对决。用今天的话说,这是改革派借助文化与文风变革,动摇“祖宗之法”的一次猖狂进攻!
捕风捉影、莫须有、罗织罪名,并非是秦桧的专利。庆历新政的主将范仲淹、欧阳修、韩琦、富弼与苏舜钦都是志同道合的诗友,面对诗友苏舜钦这飞来横祸,自然是要救的。所以,范仲淹振振有辞,“苟朋而为善,于国家何害乎”,欧阳修更是写了流传甚广的《朋党论》,认为“小人无朋,君子有党”,连自己老丈人都参奏的苏舜钦,从来就是将国家大事放在首位而不计较个人得失。
宋仁宗是有名的仁君,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是他的一贯主张。庆历新政,包括文风改革,也是他心之所想。一次公款吃喝、写诗饮酒,他更不会在意。但涉及朋党,却不可轻视。先帝曾言,唐朝灭亡的教训,就是在于藩镇割据和牛党李党之争。权力归于皇权,“君子之党”,也是“朋党”,“朋党无君子小人之分”,所以,不得不下旨“穷治”(用今天的话说,一查到底,从重从快从严)!

太祖曾言,酒乃天之美禄。而这次饮宴,“舜钦以监主自盗定罪,减死一等科断,使除名为民。”范仲淹、欧阳修、韩琦、富弼相继被罢被免,轰轰烈烈的“庆历新政”就此无疾而终。作为党争的牺牲品,苏舜钦仕途就此中断,即便多年后仁宗对此有所反省,觉得处罚太重,示意有司让苏舜钦复官,任湖州长史。而苏舜钦那时已经病重,有心无力了。
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
获罪前往吴中居住的时日,苏舜钦自建废园,取名为“沧浪亭”,自号“沧浪翁”,并作《沧浪亭记》。“情横于内而性伏,必外寓于物而后遣。寓久则溺,以为当然;非胜是而易之,则悲而不开。”在京做官给仁宗上书时,以汉书下酒,以家国为先,有兼济天下之志;退隐江湖之后,独善其身之时,在文学书法上也取得了更好的造诣。
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是苏舜钦宦海沉浮时又一下酒好文。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则是晚年苏舜钦难以企及的心境。
有道是:《汉书》终有终结章,好酒亦有放下时。随波逐流求一醉,人生难得糊涂时。
喝。

汉书下酒 书香伴侣大促礼包
11月1日-11月31日
原价798元的汉书下酒,折上买1送1,再加送价值498元经典图书大礼包,总价值2094元。双十一促销价仅售:498元/套
最终解释权归四川汉酒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